《广东造船》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

 
来源:广东造船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已成为我国开展各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广东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史上,广东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往来海上通道的重要起点,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地缘上,广东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海上门户〔1〕;在经济发展上,广东省作为出口加工贸易大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贸易往来频繁;在文化教育交流上,东南亚各国聚居的绝大多数华人来自广东,具有文化的同源性,粤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广东省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年6月3日,广东省率先公布了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拟从基础设施、对外贸易、产业投资、海洋合作等九个方面重点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合作,通过抓住现有优势,积极扩大各领域的对外开放,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但是,经济合作绝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和贸易领域,它要求地区内各个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与之密切配合〔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广东不仅要进一步在经济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也要求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共融,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的指导下,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该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原有的国际化发展观念,使高等教育成为促进广东“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 一、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 (一)注重本土高等教育向国际标准看齐 广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无论是学术领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还是政府部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评估,都把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提升本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术领域,有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作用进行理论阐述,认为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可以产生“超长版效应”,即在合作共同体中每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仅会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甚至会通过合作中的互动,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例如长板A(高校A)与短板B(高校B)合作,水平较低的高校B决不会把水平较高的高校A拉下来,而是高校A把高校B的水平拉上去,甚至会在合作过程中使两校的学术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3〕;在行政主管部门评估中,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编制《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并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对省内各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评估。该指标体系分为理念与战略(分值占15%)、组织与制度(分值占12%)、基础条件(8%),人员的国际性流动(15%)、教学与课程(10%)、资金来源与投入(10%)、师资的海外背景(15%)、国际/港澳台科研合作(10%)、特色项目(5%)等九大方面,根据这九大一级指标又分解出了一系列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指标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对各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评估十分看中高校的各种办学活动是否达到了国际标准,是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展开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教学与课程”指标下设定的三级指标中,包含了“学校本科生必修课中含国际(比较)内容的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学校研究生课程中含国际(比较)内容的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学校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的课程数占总课程数的比例”“学校鼓励教师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等内容;又如,在“国际/港澳台科研合作”指标下设的三级指标中,包含了“学校在册师资中与国境外同行合作成功申报的地方或省部级引智项目数”“学校在册师资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数占师资总人数的比例”“学校成功申请到的国际科技专利数”“学校在国际合作项目中获得的专利数占学校专利总数的比例”“学校获得的科技奖项数”“学校拥有的‘111’引智基地数”等指标,这些内容充分说明了广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其教学活动与国际标准看齐,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广东各高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许多大学也纷纷以建成“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通过在发展理念、制度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向西方高水平大学靠拢,使自身办学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升,跻身于世界高水平大学之列。 (二)强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之间交流与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等工作过程中,重视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的大学合作,认为只有与上述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合作,才能体现自身的“国际性”;第二,在引智工作方面,重视聘请各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依托各学科内的高精尖人才建立科研学术团队,提升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第三,在学生交流和教师交流项目方面,重视与欧美高水平大学之间展开交流,认为只有到高水平大学交流,才能获得更先进的知识、技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可以看出,广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十分强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只要提到对外交流,就是与西方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不多见。 (三)重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输入,本土高等教育资源输出不足 在广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即重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后,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大学发展模式,还是各学科的发展水平,都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广东高等教育虽然在近4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按照依附理论的观点,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依附发展的道路,具体体现为广东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均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为模板,向其学习,不断输入其教育资源,引进具有国际背景的高水平人才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大量输入被认为是提升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大量引入西方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本土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明显不足。目前,广东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招收来粤的留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粤留学的目的是学习中文,而非攻读学位;二是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开设孔子学院,办学的内容主要是开设双语课程,传播中华文化。在上述两个方面做得较好的包括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其中,中山大学的国际汉语学院每年有1000多名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前来学习汉语;暨南大学华文教育作为其学校特色和强项,已在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国开设了教学点,2019年招收了6157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4〕。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机构,也是广东高等教育输出的重要形式,例如,中山大学已与海外高校合作共建了菲律宾典耀大学孔子学院、南非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等三所孔子学院,截止至2018年底,累计派出中方院长15人,汉语教师17人,汉语教师志愿者388人〔5〕。可见,广东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主要包括招收来粤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和到海外开办孔子学院两种形式,来粤攻读专业学位的留学生数量较少,而到海外开设除了孔子学院以外的其他类型分校的目前还没有。说明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以输入高等教育资源为主,自身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不足。 二、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差距 (一)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平等、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构建国家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鼓励全球公平竞争”〔6〕,这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平等、互利、共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教育领域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也应当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到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去。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走的是一条以移植借鉴为主的发展道路,从发展理念、教学内容、办学模式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在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无法实现“平等、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文化教育领域的落后对本土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影响,可能导致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竞争力,这显然和“一带一路”倡导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符的。 (二)无法有效发挥广东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由于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着力点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向西方大学学习,开展交流与合作,导致广东高等教育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如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展开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足。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广东接下来将加大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流,在本土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低端制造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广东的一些相关产业将向上述国家或地区转移,利用资金优势,到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国家投资设厂。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广东企业持续获利,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实现互利共赢。要顺利实现广东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领域的顺利合作,需要文化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上述国家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只有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实现深度合作,才能发挥广东在上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为经济领域的合作提供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尽管广东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华人具有民族同源性,但广东高等教育与上述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却是十分有限的。除东南亚国家外,广东高等教育与南亚、北非等国高等教育的交流更加薄弱,和许多国家甚至是零交流的状态。由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不足,使得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疏感,广东在上述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十分微弱,这种局面必将对经济领域内的合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三)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 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长期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以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标准和水平为标杆,建设国际高水平大学成为许多高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使得广东高等教育长期依附于西方的标准。拉美高等教育依附发展的例子深刻地说明,亦步亦趋的发展模式不能把本土高等教育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带入中心,只会使本土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无法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超越。拉美的高等教育发展对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如果今后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仍然一味以西方标准作为唯一标准,那么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极有可能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毋庸置疑,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代表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然而,欧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其社会发展背景之下的,是为欧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这种与欧美特有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模式,不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因为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欧美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一味地照搬照抄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来推进本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使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有利位置,从而只能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这一状况将和“一带一路”对本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显然不相适应。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摒弃几十年来一直沿袭的以“引进来”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扩大广东高等教育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影响力。“走出去”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要求广东不仅要重视国外先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更加要重视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过往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在过去的40多年,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靠“双轮驱动”,即“出口+招商引资”,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则将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鼓励全球公平竞争。国家如何制定汇率、税率、利率,考虑的是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并重,不再单方面强调出口为导向〔7〕。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71436.8亿元,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5321.9亿元,比上年增加1512.2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进出口额17144.2亿元,增长6.3%〔8〕。过去,在依靠外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走过的也是一条注重引进外国先进教育资源,但不注重输出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路子。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广东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教育经费充足,建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一带一路”建设强调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向交流,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应该大胆走出去,重视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输出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的双向交流。 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如何顺利实现从“引进来”为主到“走出去”为主的转变?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建立丝路沿线海外分校,积极输出本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要求广东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参与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中去。广东经济面临以引进外部投资、发展出口贸易为主转变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模式,倡导积极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投资,这就要求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变长期以来以“引进来”为主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胆走出去,在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国家建立海外分校,把本土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输出到这些国家中去。与欧美国家不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较低,特别是南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对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固然优质,但收费昂贵,普通民众很难享受到。相比之下,广东高等教育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输出的价值。和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比,广东高等教育具有“价廉物美”的优势,可以在相关国家占据一席之地,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这对发挥本土高等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它将改变广东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外围的局面,把中华文化、高等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传播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去,对于提升广东乃至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建立海外分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开办孔子学院和开展语言教育,应当进一步拓展办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鼓励广东本土的高水平大学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设立分校,不仅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还要开设学校的优势专业,为沿线各国培养各类高级人才。只有实现办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才能全方位展示广东的优势和影响力,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深层次交流,从而为经济领域更好地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本土优势,吸引沿线国家留学生来粤攻读学位并留粤工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人均GDP达到1.37万美元〔9〕,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见,广东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广东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一优势,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沿线国家的优秀学生来粤留学,不仅仅是学习中文,更应该吸引其来粤攻读学位,获得专业文凭,并留在广东工作。事实上,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有部分留学生愿意留在广东工作、生活,但数量还不多。今后广东高校应该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加大招收留学生的宣传力度,通过提供奖学金、提升来粤留学生的整体素质,依托本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使部分优秀的留学生留粤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广东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通过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提升本土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为本地区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三)加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打造粤港澳高等教育强区 由于地缘优势,倡导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被认为是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少学者对于如何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例如,通过建立三边合作机制和制度协商平台,成立务实、高效的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协作委员会〔10〕,实施联合办学、合作科研、资源共享〔11〕等。在理论研究的推动下,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在港澳回归后日益频繁起来,合作办学、教育合作项目日益增多。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建成解决了澳门大学长期以来办学用地不足的问题,是粤港澳合作办学一次新的尝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2013年开始招生以来,发展较快,聚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为内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学生培养方面,大陆鼓励港澳学生到广东上学,广东有22所高校对港免试招生,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12〕。在科学研究方面,香港和内地主要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或合作平台的方式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2010年起由广东省教育厅牵头实施粤港台科技合作创新平台项目;2013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了广东本土高校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校之间的科技合作〔13〕。可以看出,近年来粤港澳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成为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是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还应看到,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成效一直以来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三地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合作呈现出短期性、低效性、松散性等特征。例如,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框架下进行办学,无法突破体制上的束缚,对办学成效和教育质量有一些影响。目前,由区域政府主导的、具有明确政策保障和较强执行力的粤港澳合作还没有真正实现。在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本地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其在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合作法律法规,建立具有法规和政策保障的合作框架来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1〕兰圣伟.广东: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省〔N〕.中国海洋报,2015-1-19(01). 〔2〕陈昌贵,陈文汉.CEPA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制度化合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4(1):40. 〔3〕陈昌贵,韦惠惠.粤港澳合作: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6. 〔4〕2019年中国留学生人数排行版〔EB/OL〕.(2019-07-16).https://ishare.ifeng.com/c/s/7oMDArCN8oc. 〔5〕中山大学孔子学院网〔EB/OL〕.http://ci.sysu.edu.cn/cn/gywm/index.htm. 〔6〕〔7〕赵杨,梁文悦.建设“一带一路”,广东宜打好“咏春拳”〔N〕.南方日报,2015-3-7(08). 〔8〕201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3-07).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3/07/content_7871790.htm. 〔9〕201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3-07)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3/07/content_7871790.htm. 〔10〕朱建成,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9(6):79. 〔11〕杨移贻.互补与对接——21世纪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展望〔J〕.高教探索,1996(3):22. 〔12〕教育部国际司.2019年对港免试招生高校名单(112所)〔EB/OL〕.(2019-07-13).http://www.moe.gov.cn/s78/A20/s3117/moe_927/s6583/201809/t20180921_349647.html . 〔13〕蔡炜,耿丹青.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结合点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19(12):42-4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已成为我国开展各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广东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史上,广东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往来海上通道的重要起点,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地缘上,广东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海上门户〔1〕;在经济发展上,广东省作为出口加工贸易大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贸易往来频繁;在文化教育交流上,东南亚各国聚居的绝大多数华人来自广东,具有文化的同源性,粤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广东省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年6月3日,广东省率先公布了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拟从基础设施、对外贸易、产业投资、海洋合作等九个方面重点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合作,通过抓住现有优势,积极扩大各领域的对外开放,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但是,经济合作绝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和贸易领域,它要求地区内各个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与之密切配合〔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广东不仅要进一步在经济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也要求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共融,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的指导下,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该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原有的国际化发展观念,使高等教育成为促进广东“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一、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一)注重本土高等教育向国际标准看齐广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无论是学术领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还是政府部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评估,都把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提升本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术领域,有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作用进行理论阐述,认为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可以产生“超长版效应”,即在合作共同体中每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仅会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甚至会通过合作中的互动,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例如长板A(高校A)与短板B(高校B)合作,水平较低的高校B决不会把水平较高的高校A拉下来,而是高校A把高校B的水平拉上去,甚至会在合作过程中使两校的学术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3〕;在行政主管部门评估中,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编制《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并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对省内各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评估。该指标体系分为理念与战略(分值占15%)、组织与制度(分值占12%)、基础条件(8%),人员的国际性流动(15%)、教学与课程(10%)、资金来源与投入(10%)、师资的海外背景(15%)、国际/港澳台科研合作(10%)、特色项目(5%)等九大方面,根据这九大一级指标又分解出了一系列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指标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对各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评估十分看中高校的各种办学活动是否达到了国际标准,是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展开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教学与课程”指标下设定的三级指标中,包含了“学校本科生必修课中含国际(比较)内容的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学校研究生课程中含国际(比较)内容的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学校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的课程数占总课程数的比例”“学校鼓励教师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等内容;又如,在“国际/港澳台科研合作”指标下设的三级指标中,包含了“学校在册师资中与国境外同行合作成功申报的地方或省部级引智项目数”“学校在册师资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数占师资总人数的比例”“学校成功申请到的国际科技专利数”“学校在国际合作项目中获得的专利数占学校专利总数的比例”“学校获得的科技奖项数”“学校拥有的‘111’引智基地数”等指标,这些内容充分说明了广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其教学活动与国际标准看齐,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广东各高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许多大学也纷纷以建成“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通过在发展理念、制度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向西方高水平大学靠拢,使自身办学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升,跻身于世界高水平大学之列。(二)强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之间交流与合作广东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等工作过程中,重视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的大学合作,认为只有与上述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合作,才能体现自身的“国际性”;第二,在引智工作方面,重视聘请各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依托各学科内的高精尖人才建立科研学术团队,提升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第三,在学生交流和教师交流项目方面,重视与欧美高水平大学之间展开交流,认为只有到高水平大学交流,才能获得更先进的知识、技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可以看出,广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十分强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只要提到对外交流,就是与西方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不多见。(三)重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输入,本土高等教育资源输出不足在广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即重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后,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大学发展模式,还是各学科的发展水平,都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广东高等教育虽然在近4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按照依附理论的观点,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依附发展的道路,具体体现为广东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均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为模板,向其学习,不断输入其教育资源,引进具有国际背景的高水平人才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大量输入被认为是提升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大量引入西方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本土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明显不足。目前,广东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招收来粤的留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粤留学的目的是学习中文,而非攻读学位;二是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开设孔子学院,办学的内容主要是开设双语课程,传播中华文化。在上述两个方面做得较好的包括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其中,中山大学的国际汉语学院每年有1000多名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前来学习汉语;暨南大学华文教育作为其学校特色和强项,已在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国开设了教学点,2019年招收了6157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4〕。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机构,也是广东高等教育输出的重要形式,例如,中山大学已与海外高校合作共建了菲律宾典耀大学孔子学院、南非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等三所孔子学院,截止至2018年底,累计派出中方院长15人,汉语教师17人,汉语教师志愿者388人〔5〕。可见,广东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主要包括招收来粤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和到海外开办孔子学院两种形式,来粤攻读专业学位的留学生数量较少,而到海外开设除了孔子学院以外的其他类型分校的目前还没有。说明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以输入高等教育资源为主,自身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不足。二、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差距(一)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平等、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构建国家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鼓励全球公平竞争”〔6〕,这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平等、互利、共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教育领域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也应当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到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去。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走的是一条以移植借鉴为主的发展道路,从发展理念、教学内容、办学模式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在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无法实现“平等、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文化教育领域的落后对本土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影响,可能导致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竞争力,这显然和“一带一路”倡导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符的。(二)无法有效发挥广东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由于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着力点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向西方大学学习,开展交流与合作,导致广东高等教育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如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展开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足。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广东接下来将加大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流,在本土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低端制造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广东的一些相关产业将向上述国家或地区转移,利用资金优势,到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国家投资设厂。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广东企业持续获利,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实现互利共赢。要顺利实现广东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领域的顺利合作,需要文化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上述国家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只有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实现深度合作,才能发挥广东在上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为经济领域的合作提供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尽管广东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华人具有民族同源性,但广东高等教育与上述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却是十分有限的。除东南亚国家外,广东高等教育与南亚、北非等国高等教育的交流更加薄弱,和许多国家甚至是零交流的状态。由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不足,使得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疏感,广东在上述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十分微弱,这种局面必将对经济领域内的合作带来巨大的障碍。(三)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长期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以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标准和水平为标杆,建设国际高水平大学成为许多高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使得广东高等教育长期依附于西方的标准。拉美高等教育依附发展的例子深刻地说明,亦步亦趋的发展模式不能把本土高等教育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带入中心,只会使本土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无法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超越。拉美的高等教育发展对当前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如果今后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仍然一味以西方标准作为唯一标准,那么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极有可能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毋庸置疑,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代表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然而,欧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其社会发展背景之下的,是为欧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这种与欧美特有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模式,不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因为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欧美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一味地照搬照抄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来推进本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使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有利位置,从而只能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外围。这一状况将和“一带一路”对本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显然不相适应。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摒弃几十年来一直沿袭的以“引进来”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扩大广东高等教育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影响力。“走出去”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要求广东不仅要重视国外先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更加要重视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输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过往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在过去的40多年,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靠“双轮驱动”,即“出口+招商引资”,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则将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鼓励全球公平竞争。国家如何制定汇率、税率、利率,考虑的是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并重,不再单方面强调出口为导向〔7〕。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71436.8亿元,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5321.9亿元,比上年增加1512.2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进出口额17144.2亿元,增长6.3%〔8〕。过去,在依靠外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走过的也是一条注重引进外国先进教育资源,但不注重输出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路子。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广东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教育经费充足,建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一带一路”建设强调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向交流,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应该大胆走出去,重视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输出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的双向交流。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如何顺利实现从“引进来”为主到“走出去”为主的转变?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建立丝路沿线海外分校,积极输出本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要求广东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参与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中去。广东经济面临以引进外部投资、发展出口贸易为主转变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模式,倡导积极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投资,这就要求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变长期以来以“引进来”为主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胆走出去,在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国家建立海外分校,把本土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输出到这些国家中去。与欧美国家不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较低,特别是南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对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固然优质,但收费昂贵,普通民众很难享受到。相比之下,广东高等教育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输出的价值。和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比,广东高等教育具有“价廉物美”的优势,可以在相关国家占据一席之地,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这对发挥本土高等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它将改变广东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世界高等教育外围的局面,把中华文化、高等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传播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去,对于提升广东乃至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海外分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开办孔子学院和开展语言教育,应当进一步拓展办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鼓励广东本土的高水平大学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设立分校,不仅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还要开设学校的优势专业,为沿线各国培养各类高级人才。只有实现办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才能全方位展示广东的优势和影响力,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深层次交流,从而为经济领域更好地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发挥本土优势,吸引沿线国家留学生来粤攻读学位并留粤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人均GDP达到1.37万美元〔9〕,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见,广东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或地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广东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一优势,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沿线国家的优秀学生来粤留学,不仅仅是学习中文,更应该吸引其来粤攻读学位,获得专业文凭,并留在广东工作。事实上,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有部分留学生愿意留在广东工作、生活,但数量还不多。今后广东高校应该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加大招收留学生的宣传力度,通过提供奖学金、提升来粤留学生的整体素质,依托本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使部分优秀的留学生留粤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广东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通过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提升本土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为本地区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三)加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打造粤港澳高等教育强区由于地缘优势,倡导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被认为是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少学者对于如何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例如,通过建立三边合作机制和制度协商平台,成立务实、高效的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协作委员会〔10〕,实施联合办学、合作科研、资源共享〔11〕等。在理论研究的推动下,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在港澳回归后日益频繁起来,合作办学、教育合作项目日益增多。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建成解决了澳门大学长期以来办学用地不足的问题,是粤港澳合作办学一次新的尝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2013年开始招生以来,发展较快,聚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为内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学生培养方面,大陆鼓励港澳学生到广东上学,广东有22所高校对港免试招生,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12〕。在科学研究方面,香港和内地主要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或合作平台的方式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2010年起由广东省教育厅牵头实施粤港台科技合作创新平台项目;2013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了广东本土高校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校之间的科技合作〔13〕。可以看出,近年来粤港澳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成为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是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还应看到,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成效一直以来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三地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合作呈现出短期性、低效性、松散性等特征。例如,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框架下进行办学,无法突破体制上的束缚,对办学成效和教育质量有一些影响。目前,由区域政府主导的、具有明确政策保障和较强执行力的粤港澳合作还没有真正实现。在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本地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其在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合作法律法规,建立具有法规和政策保障的合作框架来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参考文献:〔1〕兰圣伟.广东: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省〔N〕.中国海洋报,2015-1-19(01).〔2〕陈昌贵,陈文汉.CEPA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制度化合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4(1):40.〔3〕陈昌贵,韦惠惠.粤港澳合作: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6.〔4〕2019年中国留学生人数排行版〔EB/OL〕.(2019-07-16).https://ishare.ifeng.com/c/s/7oMDArCN8oc.〔5〕中山大学孔子学院网〔EB/OL〕.http://ci.sysu.edu.cn/cn/gywm/index.htm.〔6〕〔7〕赵杨,梁文悦.建设“一带一路”,广东宜打好“咏春拳”〔N〕.南方日报,2015-3-7(08).〔8〕201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3-07).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3/07/content_7871790.htm.〔9〕201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3-07)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3/07/content_7871790.htm.〔10〕朱建成,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9(6):79.〔11〕杨移贻.互补与对接——21世纪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展望〔J〕.高教探索,1996(3):22.〔12〕教育部国际司.2019年对港免试招生高校名单(112所)〔EB/OL〕.(2019-07-13).http://www.moe.gov.cn/s78/A20/s3117/moe_927/s6583/201809/t20180921_349647.html .〔13〕蔡炜,耿丹青.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结合点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19(12):42-47.

文章来源:广东造船 网址: http://gdzc.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5480.shtml


上一篇: 一带一路视域下广东省社会体育品牌构建研究
下一篇: 船舶工业论文_浅谈船舶建造中如何降低能耗提高生产工效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广东造船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